内置式永磁电机隔磁桥优化设计思路

    内置式永磁电机拥有高转矩密度和宽转速范围的优点,应用非常广泛。转矩波动是衡量内置式电机性能的重要指标,与气隙磁密分布关系密切。然而,不同于表贴式电机,内置式永磁电机的气隙磁场不仅受永磁体的影响,还受转子铁心影响,特别是转子铁心中的隔磁桥。因此,隔磁桥的优化设计一直都是内置式电机设计的难点。本文参照文献 [1],介绍一种内置式永磁电机隔磁桥的优化方法,为大家提供一个设计思路。

1. 隔磁桥的参数

     隔磁桥主要受三个参数约束,分别是:初始位置,宽度和厚度。隔磁桥的初始位置会影响主磁场在机械圆周上所占的机械角度,本文中用θB表示,如图1a所示。宽度和厚度则是隔磁桥的实际尺寸,会影响漏磁通以及转子铁心的机械强度,分别用Bw和dh来表示,如图1b所示。因此,以上三个参数必须仔细设计,以保证优良的电磁性能和安全的机械强度。

图1

2. 设计思路

     对这三个参数进行优化即可降低电机的转矩脉动,提高转矩性能。文献[1]针对4极48槽电机,通过穷举法来实现这一目标。电机的参数如表1所示。

表1

设计思路如下:1)根据永磁体的尺寸和转子外径的几何约束,给出隔磁桥三个约束的备选尺寸,如图2所示。2)将三个约束参数的三个尺寸排列组合,共有33个方案,并对每个方案编号。值得注意的是,方案总数与每个参数的备选尺寸数有关,备选尺寸越多,总方案数越大。3)对上述27个方案依次仿真,选出最佳方案。

图2

3. 设计结果

  27个方案的仿真结果如表2所示。从表2中可以看出,方案9的转矩波动最大,而方案7的转矩波动最小,最终选择方案7为最终隔磁桥的尺寸。此外,仔细观察还能发现,转矩波动小于20%的方案有三个,分别是方案7,方案16和方案25。而他们的共同点是均采用θB1和Bw3,但他们的电磁转矩却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减小。

表2

4. 隔磁桥开辅助槽

隔磁桥开辅助槽能进一步降低电机的转矩波动。对方案7的隔磁桥添加辅助槽,辅助槽分别采用矩形槽和椭圆槽,如图3所示。两种槽的宽度和深度一致,只有槽型不同,如图4所示。  

图3
图4

辅助槽的尺寸同样需要优化,仍采用穷举法来实现,每个尺寸三个备选尺寸,共有32个方案。此外,为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化效果,引入参数kte来衡量各方案优化结果。

各方案优化结果如表3所示。

表3

从表3中可以看出,矩形槽中,方案6的kte值最大。椭圆槽中,方案8的kte值最大。将优化前后的方案进行对比,输出转矩波形如图5所示。

图5

仿真结果表明,隔磁桥开辅助槽不仅能降低电机的转矩波动,还能提高电机的输出转矩。 

总结:本文根据文献[1],介绍了内置式永磁电机隔磁桥的优化设计方法,为电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。

参考文献 [1] C. -H. Song, D. -H. Kim and K. -C. Kim. Design of a Novel IPMSM Bridge for Torque Ripple Reduction.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, vol. 57, no. 2, pp. 1-4, Feb. 2021.

添加微信好友19357556569或识别文末二维码,联系小编获取文中所述文献[1]。


评论

发表回复